老是甩不掉的香港腳?皮膚科醫師叫你如何徹底完勝

每到炎熱夏季或是濕氣濃重的梅雨季節,門診就會湧入許多足底發癢、脫屑、發紅、起紅疹、起水泡的患者,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足底的黴菌感染,因為濕熱而明顯惡化了。足底的黴菌感染,又稱『香港腳』或『足癬』,常見為皮癬菌或其他真菌寄生附著在足底皮膚角質層,繁殖增生的過程,就可能造...



每到炎熱夏季或是濕氣濃重的梅雨季節,門診就會湧入許多足底發癢、脫屑、發紅、起紅疹、起水泡的患者,當中有很大部分都是足底的黴菌感染,因為濕熱而明顯惡化了。足底的黴菌感染,又稱『香港腳』或『足癬』,常見為皮癬菌或其他真菌寄生附著在足底皮膚角質層,繁殖增生的過程,就可能造成上述那些症狀。

香港腳臨床上分成以下幾個型態:
  1. 脫皮型:
      臨床表現為足底或腳趾、腳縫脫皮,不見得有癢的感覺。
  1. 水泡型:
      群發的小水泡,非常的癢,常和汗皰疹混淆。
  1. 糜爛型:
      腳趾縫糜爛、發白、滲組織液,糜爛處可能伴隨疼痛感,更甚者常容易誘發蜂窩性組織炎。
  1. 厚皮型:
      腳掌的厚皮為主要表現,通常沒有癢感。

治療上,多數以外用抗黴菌藥膏、外用去角質藥膏,有耐心、恆心、毅力的早晚使用,多數可以痊癒,但因台灣潮濕悶熱的氣候,治療期往往可能長達2~3個月,是場耐力賽。除了乖乖遵從醫囑使用藥膏以外,居家照護在加快治癒率跟預防復發佔很重要角色,居家照護原則如下:

1.不與他人共用鞋襪、修指甲及修腳皮的工具。
2.保持足部通風透氣,避免穿膠鞋、過度不透氣的鞋子,襪子以五指棉襪最佳。
3.洗完澡要徹底擦乾腳底、足縫。
4.治療期間,拖鞋、襪子都應定期曝曬或熱水煮過,鞋墊要定期換新。
5.耐心遵從醫囑,早晚使用藥物,在病灶肉眼觀察完全清除後,最好再多用一個月藥物,並將鞋墊、襪子、拖鞋都換新。

香港腳的存在,不僅僅是影響外觀、或是發癢不舒服的問題,在某些免疫力低下的老人、孕婦、癌症患者,很可能會因黴菌侵襲導致的微小傷口,進而誘發後續的細菌感染,造成蜂窩性組織炎,不可不慎。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

Flickr Images